金属资源是舰船建造、基地升级和科技研发的核心材料,其获取效率直接影响游戏进程。通过系统化的资源管理策略和多元化的采集手段,玩家可显著提升金属储备量。

金属资源的主要获取途径包括基地产出、工程船采集、任务奖励及战斗掠夺。基地内的金属炼化工厂是基础产出源,其等级直接影响每小时金属产量,建议优先升级至8级以保障稳定供给。工程船采集需建立计划圈覆盖高等级金属矿点,小型工程船最高采集2级矿,中型4级,大型6级矿,矿点等级越高储量越丰富。采矿平台能提升10%-30%采集效率并节省计划圈,高级平台更具备自动转运功能,建议在基地6本后部署。

击败NPC舰队和海盗据点可获得战利品金属,7级以上野怪据点产出尤为可观。参与同盟发起的集结进攻,占领太空城能提升全盟金属产量。需注意舰队编组中应配置攻城特化舰船如雷利亚特级,其针对护卫舰的快速清理能力可降低战斗损耗。封锁任务虽能自动刷怪获取经验与资源,但可能引发外交冲突,建议仅在辐射区实施。

技术优化是提升金属收益的关键因素。工程船通过采矿积累经验后,应优先将技术值投入仓储强化与采集加速技能。AC721载货型与工程船混编可提升单次运载量40%减少往返时间。市场交易系统中,密切关注金属与其他资源的兑换比率,在晶体/重氢价格高位时进行置换可获取额外金属。联盟科技中的采集加速技术需全员共同研发,最高可提升20%全盟采集速度。
资源规划策略直接影响金属使用效率。建筑升级应遵循金属矿场>指挥中心>舰船工厂的优先级,避免资源分散消耗。前哨站连接高等级矿点后迁移基地,可将其转化为固定产出但会丧失采集权,建议在安全区实施。每日需预留30%金属应对突发战斗维修,战损舰船回收可获得15%-20%建造资源。通过行政菜单的未领取任务奖励功能,可建立应急金属储备库。
中长期发展需注重资源区选址与同盟协作。理想矿区应包含4处金属矿、3处晶体矿和2处重氢矿,通过同盟成员联合驻防可保障采集安全。在星系争夺战中,占领NPC联络站能解锁特殊金属采购协议。建议加入活跃度前30%的同盟,其占领的每个太空城可提供2.5%全盟产量加成。赛季更替时,合理利用45天周期规划资源积累节奏,避免在结算前过度消耗金属。



